当前位置:
  • 健康教育
  • 国家喊你来减重,照着这些方法做的都瘦了!全是干货,赶紧收藏
  • 时间:2025-03-25 16:03
  • 来源:宁海县第一医院
  •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人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所以大都身量纤纤,很少见到胖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相应地,肥胖这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16.4%,相较2002年涨幅惊人。儿童青少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6-11岁群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11.1%7.9%,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5个部门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控制住中国人群体重增加的势头。今年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这一话题也再次引起热议。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健康减肥的话题,本期文章以减肥为专题,对往期相关精华内容进行一次梳理。

     

    01.关于饮食

    首先要饮食有节制,避免甜食饮料和各种方便食品,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主食(碳水)要适量,需要粗细搭配更佳;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每周23次深海鱼类;每天要有深色的蔬菜,特别是叶菜类,水果可以选择低糖分的品种;每天可以吃一片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预防某些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体重不是一天吃出来的,也不是一天可以减下去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月最多瘦6斤,才是正确的减肥速度。

    减肥忌过度节食。生命的特征就是新陈代谢,每天有很多细胞死亡,任何细胞的“生老病死”都得消费能量。尤其青少年还要长身体,需要水谷精微的营养物质就更多了。一日三餐是最好的饮食节律。

     

    02.关于运动

    在各种运动方式中,减肥效果不错的是跑步,运动到略微气喘,身上微微出汗即可。

    不要刻意追求公里数和与朋友的比拼,每个人体质与承受度不同。步行在正常情况下10000步~15000步比较合适,走得过多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磨损。

    对于肥胖病人来说,登高会使膝关节负重是平路走路的近十倍,极易造成关节面损伤,故不建议此类人一上来就做爬山或爬楼的运动,可以在平地上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03.关于药物

    药物伤身,不宜首选服用各类药物进行减重。泻药伤脾胃,导致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继发肠管和皮肤色素沉着;甲状腺刺激药或交感神经刺激药会引起甲亢和心衰;苯丙胺、芬氟拉明等抑制食欲的化学药可以引起肝坏死和神经障碍。

    左旋肉碱不是减肥药。脂肪消耗需要动力,有动力脂肪消耗才会去动用肉碱。而这个动力就是运动。

    中医认为,肥胖多是“本虚标实”。本虚体现在由于气虚、脾虚导致津液不归正化,从而出现诸如水湿、痰湿、脂浊等实邪,储留体内。化痰祛湿、活血消脂相当于“减法”,而针对其本虚采用益气健脾如生黄芪、制苍术、茯苓等药物则相当于“加法”。

    国医大师王琦在临床上发现单纯使用通、下、泄等减法治疗肥胖容易反弹,而通过益气健脾,改善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变运化失常的状态则减肥往往很成功,且不易反弹。

    国医大师王琦经常用于治疗肥胖的方剂——化痰祛湿方。

    化痰祛湿方:生黄芪60克,制苍术20克,肉桂10克(后下),冬瓜皮3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干荷叶20克,海藻20克,昆布20克,生山楂30克,片姜黄10克,生蒲黄 10克(布包)。

     

    04.关于代茶饮

    很多减肥茶中多含有绞股蓝、决明子、月见草、山楂、荷叶等中药成分,这些中药内服有减肥、降脂作用,可以适当应用。

    但凡是以“减肥”而立意的所谓清肠、润肠“茶”或“饮”“颗粒”“丸”“散”等不同剂型或名称出现的,都要十分谨慎服用,以防其中含有较多的番泻叶等泻药成分,而这类药物都不能长期服用。

    生活中,可以选用荷叶30克,冬瓜皮30克,生山楂20克(若胃酸多的人则不宜多用)煮水,代茶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喝完含有荷叶、冬瓜皮的水会出现腹泻,这种情况可加上黄芪30克,桂枝10克(或肉桂6 克),或苍术15克(辛香燥湿),或砂仁6克。若平时有饮茶的习惯,长期坚持饮普洱、乌龙茶,对肥胖人群也有一定的作用。

     

    05.关于穴位

    肚子上能起到减肥作用的穴位,主要有以下穴位: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能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促进胃肠蠕动。

    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大肠募穴。可升清降浊,疏肠调胃,理气消滞,是治疗大肠功能失常、腑气不通之要穴。穴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是双向调节的代表穴位,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大横穴:位于脐旁4寸。有健脾理气、调肠通腑的功效。可以用来减肥,也能调理腹痛、泄泻、便秘等。

    水分穴:位于脐上1寸。可健运脾胃、通利水湿、通调水道、理气止痛,对于腹痛、反胃、吐食,以及腹泻、腹胀、肠鸣、泄泻等都有调理作用。

    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气海穴别名丹田穴,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气沉丹田”,这里的丹田就是指气海穴,可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还能够有效地增强脾胃功能,起到消脂祛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小肠募穴。可培补元气,通调水道;还能舒筋活络,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除上述腹部的穴位外,临床通常还会配合选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池穴等。脾虚湿阻者加水道穴、阴陵泉穴或丰隆穴;胃肠实热者,可加上巨虚穴、内庭穴;肝郁气滞者,可加合谷穴、太冲穴;脾肾阳虚者,可加肾俞穴、脾俞穴。平时在家可以用按摩和艾灸等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20250316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