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教育
  • 这样洗澡=生病+短命,尤其是夏天!
  • 时间:2024-07-15 09:07
  • 来源:宁海县第一医院
  • 夏天除了靠空调、冰西瓜续命很多人还会选择回到家冲个凉!然而,你知道吗?冲凉洗澡这天天做的事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

    天气炎热时,人比较容易流汗,此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出汗不畅、心悸、头痛等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史和心律失常人群,应该尽量避免在夏天洗冷水澡。

    如果只是为了降温,冷水澡的效果其实不如温水澡。这是因为冷水澡会给身体一种“环境变冷了”的假象,让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冷水澡并不比温水澡更降温。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在身体状态很好的情况下适当洗冷水澡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神经系统、调节肠胃、增强抗病能力等。

    但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健康的人士,也可能在外界诱因下触发身体隐藏的疾病隐患,所以洗冷水澡时要多加注意,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先用冷水拍打四肢,再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和后背,最后将冷水淋湿全身,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既然洗冷水澡,不是夏季的最佳选择。那么洗热水澡,是不是对健康更好呢?

    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洗澡水温度过高也是有风险的。随着热水冲洗,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向体表,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综上所述,洗澡时水温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冷,一般控制在38℃~40℃比较适宜,对心脏、血管、皮肤的刺激都比较小,也有助于保护心脏~除了水温,洗澡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01高强度脑力或体力活动后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头脑风暴”后都很喜欢洗澡“醒神”,可由于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大脑对血液需求量大。如果立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可能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导致晕厥。

    而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如果马上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尤其不宜洗冷水澡。

    02吃饱或空腹时 

    吃饱后,体内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此时洗澡,周围血管扩张,可能会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易导致消化不良。而空腹时,体内血糖水平相对较低,洗澡让流向皮肤组织的血液增加,供应脑部的血液量减少,可能导致晕倒等意外发生。

    03喝酒之后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的活动,阻碍糖原释放。洗澡时,人体内葡萄糖消耗增多,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产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醉酒还会影响人的平衡感,在湿滑的浴室里容易跌倒。

    04低血压或低血糖时 

    在低血压、低血糖或人体极度疲劳时洗澡,容易因为缺氧导致眩晕或休克,此时最好不要洗澡。

    一般情况下,淋浴1015分钟是足够的,就算要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洗澡时间长,人容易感到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浙里健教2024071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