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教育
  • 夏至:“苦夏”难熬,却是一年中最好的“养阳”时机
  • 时间:2024-06-24 12:14
  • 来源:宁海县第一医院
  • 每年621~22日,太阳位于黄经90°时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7世纪,先人用土圭测日影,据《恪遵宪度》:“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做“夏至”。

     

    夏至节,习俗多

    古时,夏至日被尊为“夏节”或“夏至节”。餐桌上除了桃李瓜藕和凉粉外,还有挂面,吃面长寿,长长的面条或许还暗示了夏至长久的白天。

    祭祀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灾消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农人既感谢天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 “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脂粉”,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夏至”之后,皇家有“冬藏夏用”的冰以“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

    夏至吃面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南方多见阳春面、三鲜面,北方则以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恰逢夏至新麦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

     

    养好夏至,提高体质

    盛夏吃姜

    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睡好养心“子午觉”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并且每日温水洗澡。

    夏至节气,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晚上在子时(23时至1)之前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白天在11时至13时午休。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艾灸升阳气

    容易感冒者,可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中脘穴、神阙穴等,以补益身体。

    艾叶性温,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避湿邪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可适当食用鲤鱼、赤小豆、黄花菜、莴笋、薏苡仁、扁豆、冬瓜等有利水渗湿功效的食物。

    文章来源-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2024062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