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非医护专业的一院人,在3年抗疫过程中目睹了医护人员那种迎难而上、不畏逆行的职业精神,也目睹了一院团队的团结力、执行力。似乎没有这支队伍做不成的事情,尽管任务艰巨,一院人总能用智慧、担当全力作为,最终交出高分答卷。
此次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医院的气氛异常凝重,筹谋着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感染高峰。那几天,医院党政班子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查看情况,召开了一个又一个紧急会议,部署再部署,落实再落实。
医护人员成片成片“中招”,却又咬紧牙关,强打精神挺住。他们在病毒面前也没有“豁免权”。生活里、工作中,一个小小的口罩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病毒无孔不入,于是医护人员一个接一个“阳了”。但是随着患者越来越多,科室运转越来越困难,他们能休整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重新投入工作。心内科团队在一次阳性患者的抢救中几乎“全军覆没”,护士长潘晓丹还在工作群里不断为大家鼓劲:“撑过今晚,我们‘小阳人’团队就能回归了,大家一起加油!”而她自己还发着烧在岗位上不断忙碌着。前一天还碰到ICU陈启江主任充满信心地说自己科室目前情况还好,能顶住,第二天就听到了多名ICU医护不幸“中招”的消息。呼吸内科的吉珉主任总是很难约,最后只能自行到病区“堵”到他,占用了他10分钟时间要到了科普资料。急诊科的孙宏永主任一直眉头紧锁,在这场疫情中,急诊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到12月底,医护群体中已有17位重症住院。带“阳”上班、带病上岗这种原本不被提倡的现象却又非常现实的广泛存在于医护群体中。
还好,在院部的科学调度下,所有医护人员咬紧牙关,扛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阳过”的医护人员似乎更加无畏了,在岗位上穿梭忙碌着。当前医院在新冠患者和新冠合并症患者的收治上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于是,新开病区、打通科室和人员、停部分专家门诊、停择期手术……每一个举措都有力且有效。目前,急诊重症患者在12小时内均能顺利收治入院。
三年大疫,医院运营艰难,但作为公立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院人永远扛得住艰难、耐得住磨难、经得起考验!